清晨6点,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麦田旁的临时收粮点已排起长队。粮商王建国边用手机支付粮款边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说:“以前收粮最愁现金周转,现在银行提供各种电子支付,一天能处理上百万元交易,再也不用扛着现金到处跑了。”今年夏粮收购季,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分行指导辖内银行机构持续完善“移动支付+银行卡+现金”的多元支付体系,为夏粮交易搭建安全便捷的资金结算通道,确保中原粮仓颗粒归仓、粮款直达。截至目前,全市27家银行机构共为422家粮食收购企业、5615位粮商、236.62万农户提供夏粮收购支付结算服务,共计233.57万笔、68.21亿元。
田间粮站的“金融快车”
在太康县马头镇粮站,当地邮储银行(601658)工作人员正帮粮商用“豫粮E点通”创建电子订单。种粮户的账户信息和今日粮价已提前导入,只需将粮食过磅称重便自动生成支付订单,还可选择即时支付或批量支付。“昨天一天收了500多户的粮,这个程序真是太方便了,往年至少要5个人同时负责算账付钱。”粮商陈志强展示着订单结算成功的短信提醒,感慨道。
为推动夏粮收购有序开展,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分行指导辖内银行机构畅通多种支付渠道,为各类支付主体提供适配、高效的个性化支付服务。一方面,指导银行机构推出银企直连服务,满足大型粮食收购企业通过内部管理系统完成转账、资金归集、信息查询等方面的需求,资金流转效率提升70%;另一方面,指导辖内银行机构提供聚合支付、手机银行实时到账等支付服务,满足粮食经纪人资金交易频繁、灵活结算的需求。夏粮收购期间,全市银行机构通过线上渠道累计提供资金结算服务21.35万笔、32.67亿元。
银发农户的“金融管家”
“取现不用跑县城,村口小卖部就能取钱。”72岁的种粮户张桂兰刚刚在助农取款服务点支取了2000元售粮款。服务点设在刘建军的小店里,设有智能POS终端、“零钱包”和防诈宣传册。“夏收期间我们每天接待50多位老人,有的是来取现金,有的是来兑零钱,银行给我们做了培训,还发了能紫外线鉴伪的点钞机。”刘建军介绍。
面对236万种粮户的多样化需求,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分行指导辖内银行机构构建“银行+助农取款点+流动服务队”三级现金服务网。各银行机构营业网点按需将营业时间延长1至2小时,开辟对公开户绿色通道,增加存折取现机具、提供加密存单等适老化支付产品,夏粮收购期间共为16.31万农户提供加密存单服务,涉及金额4.07亿元;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户办理查询、取现、转账、汇款等各类支付业务,夏粮收购期间共提供各类支付业务4.56万笔,金额4206万元;组建夏粮收购流动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,为农户提供现金取款、机具维护、调整转账限额、挂失补卡、修改密码等支付服务,夏粮收购期间全市银行机构提供上门服务960余次。
流动服务队的“田间课堂”
“收到粮款到账短信后,一定要核对好账户信息。”在西华县流动金融服务车上,当地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正向粮农讲解反诈知识,这辆配备5G网络的“智慧银行车”能现场办理开卡、转账、密码更改等15项业务,车顶LED屏循环播放反诈宣传科普片。
夏粮收购期间,为守牢农户“钱袋子”,中国人民银行周口市分行指导辖内银行机构推出“双线宣教”模式,线上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夏粮结算防骗指南,两周内播放量突破500万次;线下组织11支流动服务队深入田间,采取“进企业、进乡、进村”三位一体推进模式,通过宣传防范网络诈骗、保护支付密码等内容,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。在鹿邑县杨湖口镇,当地农业银行的“夜间金融讲堂”吸引近百位粮农,“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们设置转账延迟到账,这个功能对保障资金安全太重要了。”种粮大户周建国说。夏粮收购期间,全市银行机构依托银行网点、助农取款服务点、流动服务车等载体,开展多层次、多类别金融宣传活动225场,触达群众9万余人次,有效确保了夏粮收购季各类支付结算业务安全有序开展。
夕阳西下正规股票配资网站,粮站电子屏依然闪烁,最后一车小麦过磅的瞬间,农户手机响起清脆的到账提示音——这是中原粮仓最动人的丰收旋律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